发布单位:北京鑫三芙教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2-6-12
midi创始人是美国的加州音乐人,dave smith。四十年前,音乐人没法同时---多个乐器,因为当时各种乐器是不可连接的。需要左右手同时弹奏两个键盘。此后,合成器制造商dave smith,说服了唱片商采用了一种叫做“乐器数字接口”的通用格式,这种格式能够让合成器受到外部键盘信号控制,可以由唱片商的竞争---制作,甚至直接从电脑输出。使运算速度足够快的电脑处理音符采样,并能同时控制多个键盘和鼓机。
随着这种全新定义的制作方式,舞曲这种新的音乐类型诞生了。
台能够兼容midi格式的是一个由dave smith制作、叫做prophet-900的合成器。它在1982年12月退出市场。 在当时的青少年玩家中流行的atari以及commodore64型计算机也能通过一个5针的线缆控制另一端的midi乐器。
八十年代初,各生产厂家都按照自己的规格生产电子乐器,当同时使用几家公司的设备构成一个电脑音乐系统的时候,出现了不兼容问题。
1982年,国际乐器制造者协会的十几家厂商会聚一堂,会议通过了美国sequential circuits公司提出的“通用合成器接口”的方案,并改名为“音乐设备数字接口”,公布于世。
1983年,midi协议 1.0版正式制定出来。此后,所有的商业用电子乐器的背后都出现了几个五孔的midi插座,乐器之间不再存在“语言障碍”,它们同装上midi接口的电脑一起。作用就是使电子乐器与电子乐器,电子乐器与电脑之间通过一种通用的通讯协议即midi协议进行通讯。midi的出现解决了各个不同厂商之间的数字音乐乐器的兼容问题。
1984,日本罗兰公司于提出了gs标准,---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。
1994年,yamaha公司在gm标准上于推出了自己的xg的midi格式,增加了更多数量的乐器组,扩大了midi标准定义范围,在音乐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。
midi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乐器数字化接口,可以把midi理解成是一种协议、一种标准、或是一种技术,但它并不是单指某个硬件设备。midi仅仅是一个通信标准,它是由电子乐器制造商们建立起来的,用以确定电脑音乐程序、合成器和其他电子音响的设备互相交换信息与控制信号的方法,用于连接各种midi设备所用的电缆为5芯电缆,通常人们也把它称为midi电缆。
序列器
midi作曲和核配器系统---部分是一个被称为序列器的软件。这个软件即可以装到个人电脑里,也可做在一个专门的硬件里。序列器实际上是一个音乐词处理器(word processor),应用它可以记录、播放和编辑各种不同midi乐器演奏出的乐曲。序列器并不真正的记录声音,它只记录和播放midi信息,这些信息从midi乐器来的电脑信息,就像印在纸上的乐谱一样,它本身不能直接产生音乐,midi本身也不能产生音乐,但是它包含有如何产生音乐所需的所有指令,例如用什么乐器、奏什么音符、奏得多快,奏得力度多强等。
序列器可以是硬件,也可以是软件,它们作用过程完全与录音棚里多轨录音机一样,可以把许多独立的声音记录在序列器里,其区别仅仅是序列器只记录演奏时的midi数据,而不记录声音;它可以一轨一轨地进行录制,也可以一轨轨地进行修改,当你弹键盘音乐时,序列器记录下从键盘来的midi数据。一旦把所需要的数据存储下来以后,
可以播放你刚作好的曲子。如果你觉得这一声部的曲子---,可以把别的声部加上去,新加上去的声部播放时完全与一道同步。作为单独设备的序列器,音轨数相对少一些,大概8~16轨,而作为电脑软件的序列器几乎多达50000个音符,64~200轨以上。序列器与磁带不同,它只受到硬件有效的ram(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)和存储容量的---,所以作曲、配器---用不着---“磁带”不够用。